让用户觉得便宜比真的便宜更重要。最常见到的“降价促销”、“限时抢购”……这些销售技巧背后,就是企业利用这种“认知偏差”制造的“便宜假象”。
说到“认知偏差”,我们对这个词很熟悉,但平时可能就忽略了。下面就以亚马逊为例,来分析下怎么在业务中利用它。(同样的方法也可迁移到其他地方。)
锚定效果
在这里,亚马逊向我们显示的原价远高于该商品的新价格。通常用户会对第一个价格印象更为深刻,并且会将其与之前的价格进行比较。
不同的公司使用这个方法,可能表现形式不同,但目的都是让用户觉得现在商品价格很便宜,促进下单。
不止是商品销售页面,平时App的订阅界面也经常看到这种效果,在页面上通常会提供不同的订阅选项,每月需要支付的费用(优惠以及原价)会以不同的颜色呈现,以及所包含的专属服务项内容。
这会让用户产生一种感受“现在付费很划算,并且可以使用到VIP的功能”。
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用户充值平台VIP的可能性,不少App实行首月订阅价格最低,次月续费恢复正常价格。
下面这个场景大多数人都不陌生,可能有某个想看的剧或者综艺,但需要某平台的VIP,然后发现首月开通9元,而平时订阅价格19,会不会很快就下单开通了?
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,即便可能服务/商品的实际价格就是现在提供的价格,但是大脑会产生偏差,会认为这就是最好的选择,它是最便宜的。
稀缺
“后面买的话,万一没有了怎么办?”“等等再买,比这个贵怎么办?”
在商家进行限时促销或者限时优惠时,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想法。
由于生存感,我们会给即将耗尽的事物赋予更多的价值。往往一样东西快要耗尽时,就会让我们产生危机感,认为现在就应该购买它。
在图中,我们可以注意到Amazon显示“仅剩5件”这样催促下单的说明,这意味着这个商品随时可能就卖没了,从而营造一种氛围:如果想购买,就要尽快,错过时间可能就没机会购买了。这种紧迫感会加快做出下单决定的速度。
企业在有限的时间推出某些特定商品同样也是这种技巧。比如饮品店会推出季节性饮品,某款只能在夏天才能喝到。
这种技巧会促使用户做出购买决定,因为这个时候商品的价值远比等待更长时间的价值要高,即便可能当时并不是特别需要某件商品。
双曲线折扣
如果你在网上购买了东西,你愿意选择一小时达,还是2-3天送到?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短时间送到。那么,短时间送达的价格相对偏高,你愿意吗?
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加价。
当下就想要某些东西的原因有很多:能够解决一些迫切需求,或者做一些能够产生更多收益的事情。
亚马逊就有这样的案例,可以选择正常运费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该商品,或者充值“prime”服务、支付快速送达的运费。
顺丰也有类似的服务,选择次日达和2-3天到达的运费不同。
很多企业会运用这一点进行营销,如果我们支付了额外的费用,就会产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服务,或者作出更好的选择,而付出合理代价的感受。
损失厌恶
每个人都倾向于避免造成自己的损失,这是损失厌恶的重点,而不是获得同等收益:比如最好不要损失5元而不是找到5元。
有许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,其中之一就是丹尼尔·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的实验,他向天空扔了一枚硬币,对一个人说,如果输了,给我10美元,如果我赢了,你想要多少?然后那个人说20美元。
不亏钱的幸福感要强于赚钱。亚马逊以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使用它:当它告诉我们有关具有锚定效果的低价商品时,在其下方显示“您节省了3美元(15% ),”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因此损失更多的钱。
零风险
通常大家都不喜欢冒险,希望在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东西。
这就是为什么亚马逊推出退货政策的原因。如果不想要某些东西或者不喜欢、不符合自己的期望,就可以无偿退还它。
这使我们在商品页进行购买的时候,觉得很安全,没有后顾之忧,会促使购买更多的商品。此外,还有评论部分来帮助了解是否值得购买某物品。如果看到其他客户对产品很满意,也会让我们更加放心。
淘宝的问答板块以及运费险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如果企业想要出售商品,那么了解客户的想法很重要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品牌选择使用心理研究来增加销量的原因。
虽然好的产品很重要,但销售方式亦是如此。
来源:https://medium.com/better-marketing/amazons-psychological-tricks-to-sell-more-c08313cab013,有所删减以及修改